位置: 首页 > 榜样力量 > 榜样二榜样故事 > 正文

走近《榜样》(九)|闯出脱贫致富路

发布日期:2020-09-12    点击:

走近《榜样》(九)|闯出脱贫致富路


 

  贵州省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党总支,《榜样》专题节目中的典型。

2017年《榜样2》专题节目

  在《榜样》专题节目中播放的短片里,共产党员网记者看到,塘约村民居靓丽、道路宽阔……

  短片里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塘约村三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。早些年,塘约村没有路、没有电、没有自来水,一家一户只有几亩贫瘠的山地,不外出务工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。2014年6月的一场特大暴雨,将村子夷为一片废墟。原本就非常贫困的塘约村雪上加霜,八成劳力外出,三成土地撂荒。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回忆道:“水灾后,众人都在问,以后的日子怎么过?唯有重建家园。怎么建?抱团发展才是出路。于是我们走上了集体化道路。”

  共产党员网记者了解到,洪灾过后塘约村着手进行改革,成立了“金土地专业合作社”,村民变社员,将全村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集中使用,鼓励村民用土地作价入股,年底分红。

  最初合作社以其中一个村民组为试点,流转了几百亩地,光流转费用就得二三十万元,而塘约村的村集体资产在2014年洪灾过后总共还不到4万元。没钱办不了事,村里只好找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,希望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,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。

  但信用社说,钱可以借给你们,只能借给个人,不借给集体。

  村民本来就担心合作社给不了钱,所以才要村里先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,现在还要他们用个人信用贷款给村集体发展产业,这怎么可能呢?

  最终村委会决定,由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。最终,11名村委共贷到120万元,合作社这才开始有了最初的启动资金。除了付清土地流转的费用,村里还用这些钱购买了农机、种子、化肥,把流转来的土地全部种上了莲藕。

  到2015年下半年,村集体资金有了第一桶金。村民们看合作社有了收益,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也高了起来。村里对土地、房屋、水利工程、集体财产等权属关系进行确权登记,明确了农村产权。共产党员网记者了解到,到2015年底,全村70%的土地都流转进入了合作社,到2016年底,全村所有土地已经实现全部入股。

  “我家的6亩土地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,2016年仅土地流转和分红就分到5800元。”村民李金全说,盘活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和之前的种地收入相比可谓天壤之别。在土地没入股之前,李金全一家只能围着6亩土地转,一年攒不下几个钱;现在与合作社一起发展,全家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。

  合作社成立以后,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给合作社打工。合作社用工有限,村里又成立了建筑队、运输队和妇女联合创业中心,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机会。合作社成立之前,在外务工的村民有八九百人,现在只有四五十人还在外面务工。在政府的帮扶下,最近两年,塘约村修通了公路,疏通了河道,建起了新房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
  仅仅两年时间,塘约村凤凰涅槃:2016年,村人均纯收入从以前的不足4000元升至10030元,村集体经济从零增到202万元,95%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。村民的日子好过了,村干部却不轻松,彭远科说,他现在基本上每天天一亮就起床,忙到晚上八、九点钟甚至九、十点钟才回家。(共产党员网记者 田雨棣)

  延伸阅读

“一个村就像一栋楼,党员干部就是顶梁柱”

  洪灾过后,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,塘约村开了三天的会。村委会主任彭远科说:“班子成员必须迈出这一步,不能让老百姓担这个风险。”因此,当时村委会给村委们下了一个硬任务:自己回去把自己的老婆哄好,个人贷款给集体用。彭远科对不同意贷款的爱人说:“如果亏了,大不了我到沿海地区去打工。”党员干部要领头、带头、干在前头,群众才会信任你、跟着你、拥护你。正如党总支书记左文学所说:“一个村就像一栋楼,要有几根柱子撑着。没有这几根顶梁柱,房子就要倒塌。工作生活中,党员干部就是那几根柱子。”